很高兴和你相遇
这里正在记录我的所思所学
订阅免费邮件通讯接收最新内容
首页 归档 想法 工具 通讯 播客 简历 主页

从2002年的Nature论文到2022年的亿元营收

读文献的乐趣通常在于文献之外。通过文献里的线索和场外信息把看起来无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果赶巧又解答了头脑里萦绕很久的问题,那便是难得的「Paper Aha Moment」。

枯燥的文献读起来能有什么乐趣,我的感受是这种乐趣往往来自于文献之外一种好奇心的满足和头脑中零碎信息关联后带来的愉悦

正如在之前这篇文章里所写,总结自己的肿瘤NGS相关内容学习方法时我提到了四部分内容。

  • 通过临床指南了解肿瘤各个癌种
  • 基于主题的文献整合解读
  • 国内外肿瘤精准治疗头部公司/产品梳理
  • 国内外肿瘤精准治疗知名机构/医院梳理

最近在准备熊言熊语的会员计划内容时,发现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可以与你分享。除了能说明上面这些内容如何关联外,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读文献的乐趣通常在于文献之外

起因

事情的起因是我前几天梳理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最新综述时,打算做一点作者信息补充。

这篇的文章的题目是Rational combinations of targeted cancer therapies: background, advances and challenges,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找来读读看。

文章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金浩杰教授,公开资料显示他2017年到2021年曾在荷兰国家癌症研究所访学并开展合作研究;而本文的通讯作者René Bernards则刚好是荷兰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教授(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

Bernards 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比如第一个抑癌基因Rb的共同发现者,曾开发用于动物细胞基因沉默的shRNA载体,并通过该技术发现了多个重要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和潜在联合治疗策略,想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上文我提到的那篇review的原因。

照理说,找到作者的基本信息就可以继续其它内容,但好奇心驱使我又多看了看。于是就梳理出了这么一个从2002年Nature论文到2022年亿元营收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知名教授的多重角色,有国内外肿瘤NGS公司的交易合作,也有科学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漫长过程。

一个方法带来两篇顶刊论文

2020年,在第157届年会上美国国家科学院年会上,有一位来自荷兰的教授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以表彰和认可其在肿瘤研究领域30年来做出的杰出贡献。他的名字就是René Bernards。

如果你去了解 Bernards 过往几十年引用量很高的两篇论文,会发现他们分别于2002年一头一尾发表在Nature和NEJM上。

2002年出的Nature文章

2002年底的NEJM文章

不难看出说的是一件事情:乳腺癌中发现了一个可以通过表达量来预测患者生存的基因集。

在第一项发表的论文中,作者团队确定了一个由几十个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谱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远处转移风险有关。

在第二项研究中,作者团队又对荷兰癌症研究所医院治疗的295名患者进行测试分析,证明了这一指标可以用来指导患者治疗的疗效预测。该方法一方面比此前传统分类指标找到更多的低危患者,同时也可以在原有分类基础上进行精准分型。

如果乳腺癌的转移能力在肿瘤发生早期就可以被测试和诊断,自然可以改进辅助治疗受益患者的选择,进而降低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比率。

两篇论文带来一款诊断产品

漂亮的研究结论,想必是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2003年7月10日,荷兰成立了一家叫做 Agendia 的初创公司,而Bernards 的身份则是联合创始人和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如今,在 Agendia 的官网上他们骄傲地介绍自己是唯一一家专注于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公司。

成立不到一年,Agendia 就在欧洲推出了一款可以进行乳腺癌复发风险监测的旗舰产品,随后这一产品进入美国。2007年,它成为第一个获得 FDA 许可的 IVDMIA(In Vitro Diagnostic Multivariate Index Assay),此后又获得了6个额外的 FDA 许可。

如当年的材料所示,这款名为 MammaPrint的产品就是分子诊断行业里鼎鼎大名的乳腺癌70基因检测。而这款70基因表达谱产品的原型,正是来自于 2002 年发表在Nature和NEJM中的那两篇论文。

一款产品为中国公司带来亿级营收

将目光转回国内市场,2014年11月17日在无锡成立了一家名叫臻和科技的肿瘤诊断公司。

2018年,臻和科技与 Agendia 签署了该产品的独家销售协议,在中国正式引进起了这款产品并命名为玛普润。

2020年11月,臻和与Agendia重新修定协议后拥有了MammaPrint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利。作为交换条件,承诺购买最低数量的产品用于在中国销售和分销。

商品进来了,自然就需要推动诊疗指南的更新。

在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1版的内容中,MammaPrint 也获得了推荐(可以看注释)

作为一款商业化产品,你自然关心它在国内的销售状况如何。

2022年,臻和港股IPO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MammaPrint的销售收入分別约为3500万,4600万和1900万。

也就是说,过去两年半时间,MammaPrint 为这家中国公司带来了亿级水平营收。


写在最后

作为乳腺癌复发检测的鼻祖产品,MammaPrint 临床研究的循证过程还值得今后单独进行梳理介绍。(emmm~ 会在未来熊言熊语会员计划中呈现,欢迎扫码订阅,第一时间接收更新内容)

从接触肿瘤生物医药行业以来,我时常有一个好奇:

一款产品/药品出现在患者面前时,究竟需要经历怎样的历程和多漫长的时间。

借着这一篇本不相关综述的作者背景调研,从文献到作者,从作者再到实验室和既往研究,从临床研究又看到临床指南和IPO招股说明书。

如此这般,头脑中其实也就有了一个轮廓,Aha,原来是这样。

回到故事本身。

荷兰、美国到中国,Nature和NEJM发文到创立Agendia公司,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到任职交大顾问教授,从MammaPrint产品上市、FDA获批再到国内引进两年多实现亿级营收。
2002到2022,20年时间我们看到了科学探索到临床研究再到产品商业化的粗略过程,也捎带围观了 Bernards 大佬的精彩人生。

如文章开头所说。

于我而言,读文献的乐趣常在于文献之外。在这件看似枯燥的事情中,打开八卦之心,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


本文作者:思考问题的熊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通过邮箱或者微信订阅我的 「熊言熊语」会员通讯,我将第一时间与你分享肿瘤生物医药领域最新行业研究进展和我的所思所学所想点此链接即可进行免费订阅。


· 分享链接 https://kaopubear.top/blog/2022-12-15-mammaprint-intro-from-nature-to-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