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和你相遇
这里正在记录我的所思所学
订阅免费邮件通讯接收最新内容
首页 归档 想法 工具 通讯 播客 简历 主页

单平台文章阅读量超过100万,我可能做对了三件事。

把写作当作方法。

关于阅读量超过100万这个事

2018 年9月29日,我在少数派写下了第一篇文章,是科普书《基因传》的安利。

2021年6月27日,我在少数派写下了截至目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自己6年硕博生活的6条心得。

在两篇文章之间的1002天里,我不是一个高产的写作者,只写了19篇文章;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写作者,马上就要一年没有在少数派码字了。

不过最近我发现这19篇文章阅读量竟然也超过了100万,靠着苟活的本领走进了少数派百万阅读作者俱乐部。

借着这篇留念文章,我想简单安利一下写作,再介绍三件我可能做对了的事。

安利写作

写作是非常舒适的社交行为。你不用和别人寒暄,不用察言观色,适合社牛也适合社恐。坦率的讲,过去五年每到重要关头对我有帮助的人很多都是通过写作认识的。无论是学业、生活还是工作,我们从彼此的读者变成彼此的朋友。

写作是具有超级长尾效应的个人产品。5天写完一篇文章,5年后阅读量每天还在增长。有别于搬一天砖挣一天钱,还有什么是比写作更具有性价比的事情么。

写作是最好的逻辑训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说」好像变成了我的一个标签。我以为的「会说」是能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就当作一个优点慢慢接受了。说清楚就等于写清楚,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逐字稿。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件事情都说不清楚,可以写下来试试。

我可能做对了三件事

至于为什么十几篇文章也能苟到100万的阅读量,自己可能做对了这样三件事,供你参考。

在可以被人看到的地方写。

想要让自己的文章有机会被人看到,就需要在可以被人看到的地方写。

按这个标准,文章只发布在公众号上就不合适,因为公众号的文章不具有「可及性」。

在绝大多数搜索引擎,公众号里都文章都不能被搜到,也就丢掉了获得长尾效应的机会。如果你不愿买域名搭博客,至少也应该发布在可以被公开检索的平台。具体到自己的做法,我会根据文章大概的受众选择在哪里发布,专业技术类的文章我会直接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通识工具类的内容我就会发布在少数派。这两类以外的内容,多数就是一些临时随机的思考和情绪的记录,我才会发布在公众号方便转发朋友圈。

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

想要让自己的文章有机会持续被人看到,就需要考虑面向搜索引擎写作,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个关键词是「问题」,构思一篇文章之初就要时刻问自己为什么动笔,想围绕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解决」,如果别人读完文章之后不能顺利解决你提出的问题,那就不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它会浪费每个人的时间。

第三个关键词是「一个」,我们可以给一个问题提供三个解决方案,但是不要尝试一次解决三个问题。

其实回顾少数派写的这19篇文章,阅读量最高的几篇文章都是做到了能够尽量用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如何把VScode嵌入自己的工作学习场景,如何一篇文章里就可以学会Zotero 80%的高频操作。这三个关键词缺一不可。

为自己写就会有人读。

如果没人读还能做到持续写,就要为自己写。

写作可以有很多种目的,我以为最核心的目的一定是向内的,不然直接去X乎「谢邀」就好。而这种向内往往出于某种记录的需求,比如记录情绪或者想法。

我不是一个能闷声发大财的人。

写作是我的学习方法,像有些人读书必须出声,自己看一个东西如果想有所收获就得靠写点东西。基于这个原因,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对我而言永远是意外惊喜。相比于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我更多地通过写作来呈现学习过程。

只要目的是为自己写,就不太会让阅读量高低影响心情。往往写给自己的东西,往往都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或许大家都是普通人,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大同小异。比如我总结过去几年自己的成长经历,虽然是一篇完全个人化的内容,其实也收获了不少的共鸣和反馈。

最后,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是一个做事情可以风雨无阻坚持不懈的人(也就是习惯性拖更),那还要认真对待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因为没人知道下一篇会什么时候写出来。


本文作者:思考问题的熊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通过邮箱或者微信订阅我的 「熊言熊语」会员通讯,我将第一时间与你分享肿瘤生物医药领域最新行业研究进展和我的所思所学所想点此链接即可进行免费订阅。


· 分享链接 https://kaopubear.top/blog/2022-04-10-about-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