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来自《Science》杂志 原作者:Adam Ruben 从来没有什么事能像阅读科学期刊里的文章一样让你感觉自己如此愚蠢。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读这些极度枯燥文章的经历,这些手稿如此复杂难懂以至于科学家有时会被撞见正在吃这些文章以让自己保持正常。那时还在读大学的我参加了一门讨论课程,它要求我们每周阅读一篇最新的文献并且进行讨论,可有些东西对我并不起作用。 每周我都会拿着文章坐下来,然后盯着文章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每次读过之后又都会发现自己一点东西也没有学到。上课时我总带着这样一个确切的念头:我知道自己读过这篇文章。然而当老师问一个问题时,我却连她在问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她换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仍旧不知道她在问什么。可是尼玛我明明读过这篇文章啊! 这让我想起了在幼儿园的日子,那时每当我读完一本超过自己所在年级的书时我都感觉非常傲娇,可如果你问我一个关于书本内容的简单问题,比如 Wilbur 是一种什么动物(译者注:Wilbur 是美国作家 E. B. White 所写 Charlotte's Web 一书中的角色,是一头小猪)、Encyclopedia Brown 如何知道 Bugs Meany 不是真的在赏鸟(译者注:Encyclopedia Brown 是 Encyclopedia Brown 系列丛书的主人公,他的名字是 Leroy Brown,因为非常聪明和博学所以人们都叫他 Encyclopedia 百科全书,而 Bugs Meany 则是这本书里的反派头目),我却回答不出来。 参加讨论课几周之后,我真的受够了。我决定在读懂一篇文章之前绝不去读下一篇。于是我拿着那周的文献去图书馆,注意,不是普通图书馆而是一个阴暗的小型生物学图书馆,这种充满灰尘的学术藏身之处只存在着两种最不幸的生命形式:虫子和博士后。 我把文章发在一个很大的空桌子上,消除所有其他的干扰。为了防止朋友叫我出去喝酒,是的,这是大学朋友之间经常做的事情,我特意坐在了一个幽暗且人很少的前厅;为了避免手机的干扰,好吧,我确定那时是 1999 年,我还没有手机。 最重要的是,如果某一句话中有一个单词我不理解,就不允许自己去读下一句,直到查字典找到这个单词之后反复阅读理解了这句话为止。 对于上述过程,exogenous (译者注: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外源的”)这个词让我记忆犹新。不知为何我过去总是忽视这个单词,好像它对整个句子不重要一样,但这是错误的! 一篇三页的文章我花了两个多小时。但这一次,我真的理解了。 我心想,“哇,我懂了,我真的懂了” 我又想到,“尼玛,我还要再来一次,不是么?” 如果你刚要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那么也可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看完阅读科学论文的十个阶段之后可能会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1、乐观 “这不可能有多难,”你微笑着告诉自己。你用同样的方式告诉自己“一天喝八杯咖啡都没有坏处”或者“还有一大堆终身教授的职位”。毕竟你已经读了几十年文字,所有的科学论文不都是字么?但真的是这样么? 2、恐惧 这一阶段你会意识到,“呃,这些根本不是字啊。”所以你开始慢下来,开始试探音节,分析术语,查找缩写并且反复重复这些工作。恭喜!现在你已经读完题目了! 3、后悔 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本应该为这项工作预留更多的时间。为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自己用坐单程公交的时间就能读完这篇论文?这个时候你会想,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如果你有 20 世纪 60 年代工厂里那种蜂鸣器,你可能会按响它然后说,“Phoebe,取消我一月的行程”;是不是这篇文章有一个精简版本,大约只有不到 250 个字,用粗体打印在文章的开头…… 4、投机取巧 什么,这是什么?为我准备的摘要么?祈祷科学期刊的编辑们知道这些文章是没法理解的,所以他们要求作者提供一个很短的版本。没错,就这么干,去要摘要。 5、迷惑 什么鬼?这篇摘要究竟想说什么?为什么平均 40 个单词的句子这么长?为什么有这么多缩略语?为什么作者要用五次 “characterize”? 6、分心 如果有给鸭子用的手机会怎么样?它该如何工作呢?鸭子们会拿它干什么?Paul Simon 那首歌词里“You Can Call Me Al,”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一台面包机你的人生将如何改变?首先你得去买酵母,那酵母贵么?每隔几天你就能给自己做点面包,但之后面包可能会变质。它和商店里买来的面包不一样,是的,不一样。哦,对了,Paul Simon 还活着么?你应该查查维基百科,你有时候会把他和 Paul McCartney 或者 Paul Shaffer 搞混。还有,你能把咖啡放到加湿器里么? 7、意识到 15 分钟已经过去然而你还没有进行到下一句 8、决心 好了,这次要真的认真读了,真的要开始了。是的,是的,是的,读文章才是现在该做的。让我们数一数纸上干油墨里的那些小孔。 9、愤怒 这尼玛是人能写出来的句子么? 10、陷入了对人文学科发展过程的深深思考 非科学题材的人文类文章应该更好理解一些,对么? 科学期刊的论文是一种多么奇怪的文章形式。我们为了它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用高度专业化的语言来撰写以至于很多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不能理解。我们把文章放在支付墙后并且要花费一些滑稽的数额,比如 34.95 美元,来获得阅读权限。我们如此坚定地认为它们难以理解以至于需要召开“杂志俱乐部”(journal clubs)以期我们的朋友可以理解并且为我们总结那些文章。 你能想象如果主流杂志的文章都像科学论文会怎样么?Time 的封面文章有 48 个作者,或者 The Economist 里就算只占一小块的文章,在描述完每一个物品之后都需要一个附加说明来介绍生产该物品的公司以及公司地址,再或者 People 一篇关于 Jimmy Kimmel(译者注:美国的一位脱口秀主持人)的文章只有在经过研究 Jimmy Kimmel 同领域专家的严格审查之后才可以发表。 但你知道你会如何评价一篇要求知识产权审查的杂志文章么?你可能会说那是一篇烂文章。 所以那些刚刚开始阅读科学期刊的人,欢迎你们。祝你们好运!不过非常抱歉,虽然我们正在尝试写易于理解的文章,可有时我们的学科分支过于具体以至于需要百万个缩略语,有时我们尝试通过复制每篇我们读过的文章的口气来使自己听起来像是好的科学家,有时我们仅仅就是写的很差。 Quackberry。这就是你对为鸭子生产的手机的称呼。(译者注:Quackberry 是作者创造的词汇,其中 quack 形容呱呱叫,暗指鸭子, berry 则来自知名的 Blackberry 黑莓手机。) 本文作者:思考问题的熊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通过邮箱或者微信订阅我的 「熊言熊语」会员通讯,我将第一时间与你分享肿瘤生物医药领域最新行业研究进展和我的所思所学所想,点此链接即可进行免费订阅。
· 分享链接 https://kaopubear.top/blog/2017-03-10-HowToRead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