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门学科都存在很多分支,研究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要证明某个理论可以使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的方法也可以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虽然研究的思路不同但目的相同。 而经济学做为一门社会科学和物理化学不同。通常物理化学(包括一部分生物学)是有明确的手段来验证一个结果是对或者不对的。做为经济学的门外汉,依我个人粗浅的理解:对于常见的物理化学问题而言,一个结论对还是不对我们通常可以(或者终究可以)去验证;而经济学往往是在既定事实的情况下进行一种总结和归纳,一种理论在已有事实的前提下提炼,如果遇到了新情况不能解释就会有另外一套理论产生。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经济学派系看来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法。 所以经济学的不同派系之间很难说谁对谁错,这也是几大派系可以共存以及互相借鉴的原因。目前经济学主要有芝加哥学派,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主义 ,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分支。对于一个外行在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们姑且不必较真”对不对“,主要还是关心”能不能“。一个观点和理论可以合理解释一个我们关心的问题,那就可以理解和借用。 在我目前接触到的有限经济学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奥地利学派,今天要说的《小岛经济学》作者彼得·大卫·希夫本身也是一个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支持者,而这本书则通过寓言故事展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和运行历史。作者借此提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几个重要观点,且更多地对美凯恩斯主义政策进行了批判。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需要明白它地倾向性非常之强,如果你读完之后对其中的道理深以为然,那也只能说明这本书对奥地利学派起到极好的宣传效果。 《小岛经济学》试图通过漫画和故事的形式来讲解经济学知识。通篇从一个岛和岛上三个人开始,书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对应到现实中的某个人或者某类人,而后半部分出现的不同岛则指向了不同的国家。 这本书的前几章中,最早在岛上三个人因为没有任何工具每天只能靠一条鱼勉强过活,久而久之其中一位上进青年想要过好更好的生活,于是他冒着好几天挨饿的风险尝试去制作一个捕鱼的工具。在自己的想法成功之后,他开始向其它两位同伴出租自己多捕到的鱼,进一步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渔网。大家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在这个制作捕鱼工具的过程里,上进青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所谓消费不足并不是说他不需要消费而是可供消费的鱼不够,实际上他非常爱吃鱼,但是为了以后捕到更多鱼他必须选择延迟消费;冒险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渔网是否一定会制作成功。 好在他通过自我牺牲(挨饿),换来了自己的资本(渔网)。所谓资本指的就是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利用设备建设和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制作渔网的人想要的不是网而是鱼。这张网或许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因此,这张网就是一种资本,是有价值的。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就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不提高生产只是给别人更多的钱,那么需求其实无法增加,只会让人们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 社会处理鱼(货币)的方式有五种:存储、消费、借贷、投资和以上四种的结合。 社会首先需要积累储蓄,随后进行贷款,而储蓄和贷款也正是现代银行的核心功能。 其中借贷可以分为:商业贷款(用于生产东西/服务从而赚钱),消费贷款(用于个人消费)和应急贷款。从捕鱼的故事来说,上进青年可以把自己的鱼借给另外两个人让他们拿到鱼之后去度假(消费借贷),而度假者本身的生产力并没有提高,他们为了还鱼还不得不在度假之后的日子里忍饥挨饿。另一方面,他可以选择不把鱼借给别人去度假而是在这两个人突然得了大病之后把鱼借给他们应急。 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可以扩大生产,所以经济状况不好时,更好的选择是储蓄而不是消费。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简单手段,更是防止经济受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器,用来应对风险。 而一味花钱往往营造的是虚假繁荣。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叫做稀缺,因为资源有限,所以稀缺是这个社会的基本事实。我们不需要劝说他人去消费,因为人类最大的弱点是贪婪,在稀缺的同时我们自身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满足。如果一个人不想要某样东西,那一定是有理由的。要么是产品不够好,要么是买不起。想一想你为什么已经不再愿意买地摊上的劣质盗版书或者还不买心仪已久的 MacBook Pro。不管是因为什么,推迟消费或者进行储蓄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 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可以带动人们的消费。 但是凯恩斯主义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或者 08 年经济危机之前)美国人形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而反观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 一开始人们是直接用鱼来进行消费,但是慢慢大家手里的鱼不再能应付小岛的发展,所以小岛政府就发行了“鱼邦储蓄券”来代替鱼。人们可以用卷来兑换鱼,也可以用卷来购买服务和其它产品。 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纸币的方便,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仓库里鱼的数目已经明显少储蓄卷的数量。为了掩盖券比鱼多的问题防止大家蜂拥而至去兑换真鱼,政府开始再鱼上做手脚,做出来比真鱼要小的官鱼用来兑换,同时立法还不让人们用真鱼和官鱼进行比较以防止穿帮。不过,随着鱼邦储蓄卷越来越多,官鱼越来越小,人们需要吃的鱼也就越来越多。官鱼做为货币,所有物价都要上涨来弥补鱼损失的营养。 很多人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不上涨就是没有通货膨胀(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生产率提高抵消了本该上涨的物价)。真实情况是价格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结果。**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收紧。而价格自身其实不会膨胀或者紧缩,只会上涨或下跌。**所以膨胀的不是价格而是货币供应量。 关于慈善 没有了还款的压力,两个人最有可能做的是利用这份礼物享受闲暇时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人类行为的目标),但是贝克和查理的假日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听起来颇有雅量,也会提升艾伯的人气,但这一举动却无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 关于商业 有人认为商业利益源于降低员工的薪资。但没有人会免费工作,没有利益,工作也便无从谈起。员工只要工作就有报酬,而企业主想得到回报则只能等到企业赢利,他们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回报,也是对成功整合稀有资源的回报。对利润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产品创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正是这样的推动力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丰厚的利润正说明一个企业很擅长满足客户的需要,对这样的企业应当予以鼓励,而不应恶意诋毁。 关于早期中美贸易 美国人占了便宜:他们不用生产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必储蓄就可以得到贷款。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辛勤工作却不能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他们努力储蓄却得不到贷款。 关于通货膨胀 在所有的这些例子中,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以及随后的经济灾难的原因都惊人地相似。这些国家都是通过降低货币价值偿还巨额外债,结果,本国的人民陷入了赤贫之中。 通货膨胀不过是把财富从以某种货币储蓄的人手中转移到以同种货币负债的人那里。如果遇到恶性通货膨胀,存款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负债却一笔勾销。(拥有固定资产的人情况会好一些,因为与以货币形式储蓄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暴涨。) 关于高工资 一名员工的具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需求(雇主是否需要这名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供应(有多少人具备这些技能)以及生产力(这名员工对那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如何)。要想获得较高的薪资,这位员工必须提高其自身价值,要么掌握极少数人具备的急需技能(如医生),要么通过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来提高生产力,根本无捷径可走。 关于最低工资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最低薪资法规增加了低端工人的薪资,但实际上,这类法规只是增加了这个人群的求职难度。 最低工资反而增加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难度。 本文作者:思考问题的熊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通过邮箱或者微信订阅我的 「熊言熊语」会员通讯,我将第一时间与你分享肿瘤生物医药领域最新行业研究进展和我的所思所学所想,点此链接即可进行免费订阅。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生产比消费更重要
需要储蓄而非消费
改善经济不靠通货膨胀
书中其它精彩内容
· 分享链接 https://kaopubear.top/blog/2018-06-06-readingnotexdjix/